技術資料 | 你的位置:首頁|技術資料 |
垃圾車運輸的垃圾的最后去向-填埋和發電 |
發布時間:2013/4/8 15:39:05 查看次數:2712 |
每天清晨,社區里正趕著出門的居民們提著一袋袋垃圾下樓來,把垃圾扔進樓前的垃圾桶里。不到八點半,樓里的居民差不多走光了,樓前的八個垃圾桶也被塞的滿滿當當。而在旁邊的和苑社區,十六個垃圾桶已經被填滿了。垃圾車每天都會來社區收集一次垃圾,這樣一天整個社區生產的垃圾有將近二噸吧。而在市內一個轄區內,隨著人口密度的居高不下,一個轄區一天能產生近三十噸的生活垃圾。 上午十點左右,環衛工正在將居民樓門前的垃圾往一輛大型垃圾收集車上轉移,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對所負責區域的居民家門口的垃圾進行袋裝、收集。平均每天每人要來回四五趟,到了夏天還要多。每輛車能容納4方多,這些垃圾運輸車一天都不會停,只要收集滿了,就得往外送。尤其是夏天,運輸不及時,難免會產生不好的氣味。一個街道環衛所共有56名環衛工,50多輛小型垃圾收集車,9輛大型垃圾運輸車,專人專車處理本轄區內的三十多噸垃圾。 傍晚下班時間,是垃圾車最忙碌的時候,因為每個社區一整天所產生的垃圾都要通過垃圾車統一運送到中轉站進行壓縮處理。記者來到青年橋垃圾中轉站,看到一個個長約5米、高2米的綠色大壓縮箱躺在那里,正在值班的王師傅介紹說:每天晚上8點,會有一輛輛大車將壓縮箱吊起來運走,并換上新的壓縮箱放在中轉站。王師傅熟練地操作著一些按鈕,將送來的垃圾集中倒在壓縮機里,進行壓縮處理。“一些液體都被壓縮出來了,像風干后的蔬果一樣,能壓干近20%的水分,整個重量會減少一半以上。”王師傅介紹說:“這樣就降低了運輸過程中垃圾占用的空間,節約了成本。”記者看到,在壓縮完之后,垃圾都會通過管道進入壓縮箱。據了解,壓縮箱是全密閉的,不僅起到壓縮的作用,還能保證一些液態的物質不流出,并且不會散發出任何異味。 一袋垃圾兩種宿命 填埋或焚燒:在經過了中轉站的壓縮處理之后,減輕了近一半重量的垃圾被裝上垃圾車,奔赴30公里以外、位于濟陽縣孫耿鎮的濟南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據了解,目前整個市區每天產生的垃圾大概有3300噸左右,進入處理中心之后,這3300噸垃圾面臨著兩種宿命:被填埋或者被焚燒。在濟南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我們零距離觀察到了垃圾處理的全過程。據記者了解,處理中心分為一廠和二廠。“中心一廠主要是填埋場,目前一廠填埋場已經趨于飽和,現在濟南市的垃圾都將運往中心二廠。”中心二廠垃圾處理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填埋,另一種是焚燒發電。 伴隨著“轟轟隆隆”的馬達聲,一輛滿載垃圾的垃圾車開進了填埋場,經過傾倒、壓實等步驟之后,這一車垃圾就處理完畢了。據了解,每天大概有300噸至400噸垃圾被送進填埋場,大部分都是蜂窩煤、爐渣等熱值較小,無法再次焚燒的廢棄物。另一部分將被送進焚燒發電廠,“目前濟南市每天產生的3300噸生活垃圾當中,大概有2500多噸垃圾是被用來焚燒發電,每天的發電量約有70萬度。”曾慶良介紹道,“焚燒過程中產生的飛灰、爐渣等也會被運到填埋場進行處理。” |
上一條信息:
小區高層樓房起火 12輛消防車緊急出動撲救
下一條信息: 錫柴全面提升品質服務“含金量” |